您的位置:首页/新闻中心/时政要闻

党建引领聚合力 机关争先筑支点 ——湖北省直机关“建功支点 机关争先”干部职工学习分享活动纪实

时间:2025-09-15来源:湖北日报作者: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张晓亮、戴红兵、周伟、郑羽婵

金秋时节,暑气渐消而活力不减,荆楚大地正以蓬勃之势迈向新的发展阶段。在长江与东湖的交响中,湖北正以“建成支点”的壮阔身姿回应时代召唤。9月12日,省图书馆内灯火璀璨、群贤毕至,省直机关“建功支点 机关争先”干部职工学习分享活动在此隆重举行。这场由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主办,省直工会、省直团工委、省直妇工委联合承办的盛会,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学习、再领悟,也是对省委“七大战略”“七个能力”部署的再动员、再出发,彰显了省直机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支点建设的坚定决心与生动实践,让“党建引领、实干为基、创新为翼”的理念,如长江之水般浸润省直机关每一个战斗堡垒,如东湖清波般激荡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初心使命。

擎旗定向 锚定支点建设的时代坐标

2025年全省“新春第一会”擂响“加快建成支点”战鼓,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在“建功支点”时代大考中砥砺奋进,书写“机关争先”的担当答卷。学习分享活动以“建功支点 机关争先”为主题,汇聚省直各单位工会主席、干部职工代表及工委全体干部职工共约300人,通过“现代产业·面对面”成果展与干部职工学习分享两大板块,全方位展现省直机关在支点建设中的担当作为。

步入省图书馆展厅,“五擎聚势 鄂立支点”的主题成果展引人注目。光电子信息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生命健康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板块,以图文、实物、模型等形式,生动再现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。从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“支部速度”到黄曲霉毒素检测试纸上的“两道红杠”,从长江岸边江豚重现的微笑到中欧班列驰骋欧亚的身影,每一项成果都印证着“支点不是地图上的标记,而是千万双手共同托举的信仰”。

专题片《循迹前行》的播放,将活动引入高潮。短片以习近平总书记6次考察湖北的光辉足迹为脉络,展现省直机关干部职工在党建引领下,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、从项目工地到服务窗口的奋斗身影。“从‘努力建设支点’到‘加快建成支点’,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如航标指引方向。”省直机关干部们深有感触,正是这份嘱托,化作了“朝受命、夕饮冰”的行动自觉。

党建引领 筑牢支点建设的根与魂

“党建引领”四个字,在攻克“卡脖子”难题时是破局的密钥,在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时是暖心的春风。活动现场,一个个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故事感人至深。

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党支部的故事,是“支部建在项目上”的生动写照。2024年,面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,支部党员以“2024年底实现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突破”为目标,组成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团队,跑高校、钻车间,用“支部速度”推动武汉光谷华汇落地。2025年新春,“楚宝”“天问”等十台机器人在洪山礼堂接受检阅,“楚宝”跌倒后挣扎站起的瞬间,让在场所有人热血沸腾。“这不是一个支部能办成的事,是省委、省政府的决心,是省市区的协同,更是每个党员憋着的那股劲!”支部党员宋鉴星的分享,道出了党建凝聚的磅礴力量。

在乡村振兴一线,党建引领同样焕发活力。省民宗委派驻鹤峰县石龙洞村第一书记刘明亮,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,改良土豆品种,修建漫水桥,开办“幸福食堂”,让“岩壳田”里的土豆走出大山,让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。“幸福食堂不仅暖了老人的心,更暖了游子的根。”如今的石龙洞村,吊脚楼民宿、农事研学、峡谷探险串成“金项链”,村民收入翻番,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。

省生态环境厅的实践,则诠释了“党建+生态”的深度融合。8年间,干部职工踏遍全省103个县市区,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,为荆楚大地画出生态红线与发展绿区。在宜昌沿江化工厂转型中,党员干部既当“环保卫士”,又做“转型向导”,让排污口变亲水平台,让老工人转型为护渔员。“江豚的微笑,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。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向罗京的话语,彰显了生态守护者的初心。

实干担当 书写支点建设的精彩答卷

“支点建设的每一步跨越,都始于‘昼无为、夜难寐’的责任,成于‘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’的闯劲!”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陈正祥的致辞,在省直各单位的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。

省交通厅以“大地为纸、汗水为墨”,铺就33.2万公里综合路网,实现“市市高铁通、县县高速畅、村村客车达”。诗乐交响《大道如虹·大路飞歌》再现了交通人的奋斗历程:三峡新通道破解世纪难题,汉湘桂航道贯通南北水脉,智慧码头点亮长江黄金走廊。“8124公里高速巨龙跨越千山万壑,1972亿元投资浇筑民生幸福线!”铿锵的朗诵声里,是交通人“开路先锋”的担当。

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死亡之谷”,被省科技厅团队以实干填平。面对科研人员“怕转化”、企业“怕风险”的困境,他们用60天攻坚出台17条措施,给科研人员送“松绑清单”,给企业发“中试补贴”。数据见证成效: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168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500亿元,就地转化率从37%提升至65%。“白发教授站在生产线前笑,比任何奖杯都珍贵。”省科技厅刘嘉楠的分享,道出了科技人的初心。

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,则在田埂上书写担当。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三十多年,研制出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试纸条,首创“ARC生物耦合技术”,让我国在粮油安全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。如今,“ARC生物耦合技术”在全国22个省份推广,仅湖北就有40个县市区应用,带动花生大豆分别平均增产19%和15%以上。“科研人员的实验室,就该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!”李慧的讲述,让“守护粮油安全安民心”的信念深入人心。

创新驱动 激活支点建设的澎湃动能

“抬升标杆不是跟别人比高低,而是跟自己较劲。”在创新的赛道上,省直机关干部职工以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追求,为支点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
省文旅厅的“跨界创新”让人眼前一亮。他们将传统推介会变成“产品发布+资源推介+洽谈签约”三合一舞台,与东风汽车合作推出“知音岚图 自驾神武峡”,让车钥匙变文旅通行证。在2025湖北文旅发展大会上,2800平方米的汉厅布展7天完成,外国友人戴着VR眼镜在虚拟世界敲击曾侯乙编钟,浙江客商举着意向书追问合作。“支点建设是每个细节里较真的韧劲,是把‘不可能’变成‘一定行’的倔强。”省文旅厅王梦恬的话,诠释了创新背后的付出。

省发改委的“楚才”机器人有了新伙伴“光子”,创新中心拔地而起;省科技厅推动研制出“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”走出国门;北斗团队将导航精度做到厘米级,让农民用手机精准播种……这些创新成果,彰显了湖北“科教富矿”转化为发展“加油站”的活力。

誓言铿锵 凝聚支点建设的磅礴力量

“实验室就是战场,突破‘卡脖子’技术,就是我的支点担当!”“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,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活动尾声,来自科研一线、窗口服务、乡村振兴等领域的7位代表接力发声,随后30多位代表共同宣誓:“牢记嘱托,勇担使命!勠力同心,携手奋进!争当先锋,抬升标杆!争创一流,建功支点!”

誓言响彻大厅,呼应着长江奔涌的涛声。从党建引领的根脉深扎,到实干担当的步履铿锵,再到创新驱动的活力迸发,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脚步从未停歇,正如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负责人所言:“星河璀璨,源于每颗星辰的闪耀;支点崛起,依靠每个岗位的担当。”

湖北正以“建成支点”的壮阔身姿,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征程上勇立潮头,让“建功支点 机关争先”的号角响彻荆楚大地、回荡长江两岸!

招贤纳士 | 招标公告 | 联系我们

地址: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690号武汉国际广场8楼   电话:86-27-85714165   传真:86-27-85714049  邮箱:wsgroup@wushang.com.cn   邮编:430022

版权所有 武商集团官网只有个人PC版,其它版本都不属于武商官方版本   鄂ICP备2020020937号-3 鄂ICP证:B2-2005

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281号